-
LED應用的電源要求
LED的與傳統白熾燈有著根本的不同。LED的亮度是通過調節LED電流來控制的,而LED負載的電阻則會隨著所加負載的不同而變化。LED需要恒定的電流,而不是通過恒定電壓和電阻來保持恒定的亮度。本文介紹大功率LED電路的特點
2009-11-02
-
“LED植物生長燈”在南京問世
光,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能量來源,南京農業大學近日研發成功了陽光的替代品――LED(半導體發光二極管)植物生長燈,這種燈可以為不同植物、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長期量身定制光照。按照南農大的計劃,緊要的工作就是用植物育苗專用LED光源裝備1―2個工廠化育苗企業,用于推廣性示范,然后使LED植物燈形成產業化。
2009-11-02
-
Pharox:Lemnis推出耐用25年的照明新LED燈泡
Lemnis照明日前在英國推廣號稱耐用25年的發光二極管(LED)燈泡“Pharox”,一個要30英鎊。不過,這款燈泡一年電費號稱只要88便士,3年就能回本。
2009-10-30
-
深圳LED產業政策吸引巨頭 飛利浦考慮擴產
代表國家半導體照明行業最高水平的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中,出現了飛利浦的身影。記者昨日獲悉,半導體照明產業五大巨頭前不久首次在深圳實現了聚首,行業巨頭飛利浦照明正式加入聯盟,同時宣稱考慮進一步增加在深圳的投資,擴大研發和生產能力。
2009-10-29
-
SynJet替代風扇 助力LED燈具良好散熱
如何良好的散熱?這是所有LED燈具開發工程師都會思考的問題。LED燈具的散熱會直接影響光效,如果散熱不良,LED結溫升高會降低LED光效,甚至損壞LED。近日,在安富利LED照明技術研討會上,見到一種可替代風扇的散熱方式——Nuventix的SynJet散熱技術。
2009-10-28
-
LED屏幕常見故障解決辦法
本文主要介紹LED顯示屏常出現的故障和解決方案
2009-10-28
-
LED顯示屏散熱問題
現今大多數的LED屏幕(LED顯示屏)廠商,于PCB設計時幾乎都會面臨到散熱的問題,尤其是因為驅動芯片所產生的熱影響LED正常發光特性;進而影響整塊顯示屏的色彩均勻度。如何解決散熱問題確實讓設計者頭痛。本文將進一步說明如何改變驅動芯片的封裝以解決驅動芯片散熱的問題。
2009-10-28
-
還可以做得更加明亮”,斯坦利電氣展出液冷式LED前照燈
斯坦利電氣試制出了液冷式LED前照燈。與使用散熱片冷卻的傳統方法相比,液冷式的冷卻效果高,即使向LED輸送更大的驅動電流,也能夠使LED的溫度處于工作溫度范圍內。
2009-10-27
-
OLED將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 或將代替LED電視
在剛剛結束的2009IFA德國柏林消費電子展上,一款采用LG Display研發的15寸OLED面板的電視備受關注。其擁有1366×768的分辨率,100萬:1的對比度。據悉,這款OLED電視預計會在11月搶先于韓國上市,明年2月到3月間可能會在美國上市。
2009-10-27
-
基于Buck變換器的LED驅動器反饋環路設計及測試
本文討論了基于Buck變換器的LED驅動器與常規的Buck變換器的設計差異,介紹了這種LED驅動器高端電流取樣和低端電流取樣各自的優缺點,然后闡述了AOZ0181的工作特性,同時介紹了AOZ0181反饋環路的設計過程。最后,分析了不能直接測量Buck型LED驅動器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的原因,并給出了通過增加一個電壓跟隨器測量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的方案,最后給出了相應的測量結果。
2009-10-26
-
LED產品“價高和寡” 中國LED產業正蹣跚起步
LED的燈具售價“曲高和寡”。燈具城中LED燈帶的批發價要6元/米,一些商鋪還能開出8~10元/米;同樣長度的普通燈帶只有每米2.5元。12粒的LED燈杯售價是15元/個,其他鹵素型燈杯只有5元左右。
2009-10-26
-
臺灣LED整合浪潮迭起 鼎元宣布合并晶發
我國臺灣LED業界近來風云變換,掀起LED產業整合結盟趨勢,繼日前臺灣芯片龍頭晶電表態參加泰谷私募案后,老將鼎元將在明年 3月合并晶發,成為臺灣第 3大 LED廠商,成功由中游切晶布局上游外延,董事長傅佩文19日表示,鼎元的未來才剛開始,明年 4月后將積極擴充產能,將 MOCVD設備從目前的 6臺增加到30臺,主要將以藍光產能擴充為主。
2009-10-22
- 國產芯片與系統深度融合!兆易創新聯袂普華軟件破局汽車電子
- 揭秘未來勞動力:貿澤與Molex新電子書解析機器人技術變革
- 臺積電大陸芯片生產遇阻,美國豁免撤銷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 2025年Q2全球DRAM營收突破316億美元,創近年單季最高漲幅
- 200W開關功率:Pickering 600系列繼電器通吃高壓高能場景
- 安森美亮相PCIM Asia 2025,帶來汽車、工業及AI數據中心電源技術盛宴
- 中國電子展組委會聯袂電子制造產業聯盟:四地探企,智啟新程
- 單對以太網新突破:10BASE-T1L實現千米級工業通信傳輸
- 電子電路無聲衛士:扼流線圈技術演進、應用生態與全球供應鏈格局
- 未來工廠:利用搭載人工智能的傳感器在邊緣做出決策——第2部分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