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市場發展良好,但仍需解決壽命短板
盡管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材料發展進度看來相當良好,最近業界也陸續披露了有關效能與亮度不斷獲得突破性進展的新聞,然而,在柔性照明與顯示設備領域中,仍有一個主要問題懸而未決:這類裝置的壽命都太短了。
2009-10-22
-
珠三角欲打造世界級LED照明產業帶
“2015年,全省LED照明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珠三角地區將成為世界級的LED照明產業集聚區。”
2009-10-21
-
高亮度LED市場仍將保持高增長
盡管我們預測2009年整體HB LED產值將下降3.7%,不過在照明與LCD背光這兩種應用項目的帶動下,未來高亮度LED市場可望以24%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擴大,到2013年將上看149億美元。
2009-10-21
-
韓廠積極布局LED專利 帶動韓國競爭力提升
有鑒于單以專利數量評定競爭力較難維持客觀性,韓國未來技術研究中心(Emerg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ETRC)與韓國專利公司ED Research合作,制定出兼顧LED專利數量與質量的綠色能源技術指數(Green Energy Technology Index;GETI),用以評比全球綠能產業地區及企業專利競爭力。
2009-10-20
-
大范圍高亮度LED電路調光方法
高亮度LED是傳統白熾燈的一種理想替代方案,因為前者的壽命和效率都比后者高得多,而且不同于緊湊型熒光燈泡,這些LED能夠在低溫下工作。然而,和冷陰極熒光燈(CCFL)燈泡一樣,高亮度LED也未能擺脫眾多家庭和應用中常見的三端雙向可控硅(TRIAC)調光器。本文將介紹一種具成本優勢的高亮度LED(HBLED)調光方法。
2009-10-20
-
新興的LED背光照明模塊市場簡析
在市場接近飽和的情況下,另一技術過渡期將來臨。而許多人都認為LED背光模塊作為下一代顯示器應用登場好時機。LED市場有望在2010年占據背光模塊市場40%份額。
2009-10-20
-
LED電視背光技術之爭 側入式贏得先機
一場席卷2009年電視市場的論戰,終于畫上句號。隨著我國首個官方評測結果的出爐,側入式白光技術以明顯性能優勢,樹立起液晶電視性能的新標高,同時讓此前對側入式的種種質疑化解于無形。
2009-10-20
-
發改委公布六年計劃,明確支持國產LED裝備
作為節能環保新型產業,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將有發展目標。昨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鼓勵國產裝備,建立國產裝備的風險補償機制,支持關鍵設備國產化,并明確了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的“六年計劃”。
2009-10-19
-
有效防護ESD的激光二極管
日前,Pangolin Laser Systems 在延長使用激光二極管的產品的壽命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出了其稱為世界上首個保護激光二極管免受直接和間接靜電放電 (ESD) 損害的電子元件。這個名為LASORB的元件被稱為"靜電放電吸收器",能夠保護激光二極管、光電二極管和LED設備免受單次、多次及重復的正極或負極釋放的靜電損害。
2009-10-16
-
SSM3K318T:Toshiba推出60V N溝道高壓功率MOSFET
東芝美國電子元器件公司推出用于白光發光二極管(LED)的60V功率MOSFET驅動器,目標應用LCD面板背景光,如汽車導航顯示器和12吋上網本PC。
2009-10-16
-
多重利好助推深圳LED產業起飛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6部門12日聯合公布《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鮑恩忠昨接受采訪時表示,《半導體照明節能產業發展意見》的出臺,對半導體照明產業(LED產業)而言是個重大利好,有助于深圳LED照明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搶占產業制高點。
2009-10-16
-
億光電子推出高功率小尺寸LED組件系列
億光電子堅持以設計融入應用,將應用融入生活中,并以這樣的概念搭配先進的陶瓷封裝技術、專業的制程并考慮散熱以及電路簡化等重點,研發出高亮度、低熱阻、小尺寸及薄型化的表面貼裝型高功率LED組件系列,產品名稱為“炫”(Shuen),此一突破大大的減低高效能LED的封裝尺寸。
2009-10-14
- 國產芯片與系統深度融合!兆易創新聯袂普華軟件破局汽車電子
- 揭秘未來勞動力:貿澤與Molex新電子書解析機器人技術變革
- 臺積電大陸芯片生產遇阻,美國豁免撤銷加速國產替代進程
- 2025年Q2全球DRAM營收突破316億美元,創近年單季最高漲幅
- 200W開關功率:Pickering 600系列繼電器通吃高壓高能場景
- 安森美亮相PCIM Asia 2025,帶來汽車、工業及AI數據中心電源技術盛宴
- 中國電子展組委會聯袂電子制造產業聯盟:四地探企,智啟新程
- 單對以太網新突破:10BASE-T1L實現千米級工業通信傳輸
- 電子電路無聲衛士:扼流線圈技術演進、應用生態與全球供應鏈格局
- 未來工廠:利用搭載人工智能的傳感器在邊緣做出決策——第2部分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